甲壳胺基础知识
高科技年代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空气、水、食物受到污染就是突出表现。一是空气污染:工业大量排污、汽车尾气、有毒颗粒弥散在空气中。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43年大气中有害物质1700多种,到1974年达36000多种,30年时间增加了20多倍。二是水的污染:工业污水、废水和化肥、农药的使用,渗透在水中;自来水为了消毒加了大量漂白粉,含有大量氯离子,水烧开后大量余氯产生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致癌物质。三是食物污染:水果、蔬菜、粮食、肉蛋都含有大量农药、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质。人在身体正常情况下,能把这些毒素排除体外,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产生疾病甚至癌症。所以,各国科学家都在不断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净化环保,治理污染,搞好保健,保证人类健康,已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国家每年三月的“两会”期间,都专门召开一个环保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都是有党的总书记作重要讲话,专门对环保工作提要求作部署。环保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连鑫蝶集团为了人类的健康事业,投入巨资组织生产加工了以人体第六生命要素—甲壳素为精髓原料20余款科技含量高、实用效果好的保健品奉献社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上百万消费者的好评。其中,甲壳胺被称为人体“清道夫”。
甲壳胺(化学名称:几丁聚糖)。
1、甲壳胺的来历:1811年法国科学家首次从蘑菇中提取到这种物质,1823年又是法国科学家从昆虫表面坚硬的角皮部分也发现了这种物资,并把它命名为甲壳质,也称几丁质。现在发现,甲壳质存在于蟹、虾的外壳、蘑菇、木耳、藻类、贝类以及昆虫表面和真菌类的细胞壁中。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质达1000亿吨之多。但遗憾的是这种物资长期没有得到开发利用。1982年开始,日本政府拨款60亿日元,调集13所大学上百名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开发,九十年代研制出了“救多善”。我国研究甲壳质起步较早,但进展不快,改革开放以后这项事业才有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甲壳质粗产品生产最大国家。
甲壳胺是以美国阿拉斯加深海鳕蟹壳为原料,由大连中日合资企业鑫蝶甲壳素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一款机能性保健食品。蟹---甲壳质(脱乙酰度为85%)---甲壳素(脱乙酰度为87%)---甲壳胺(脱乙酰度为99.7%)。它是世界上讫今为止口服类纯度最高的一款该类产品。